但中国这次没惯着,不光是外交辞令“强烈谴责”。外交部发言人直接点名批评卡拉斯的话“满是意识形态偏见,还缺历史常识”,直言欧盟这是“自损利益”。话刚说完,商务部就动手了:对欧盟的猪肉及副产品征收保证金,精准打在欧盟农业的七寸上。意思很明白:你挑衅一次,我就还击一次,别想侥幸。欧盟本想借中国纪念活动刷存在感,结果踢到了铁板。
这边还没缓过劲,欧盟内部先炸了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唱反调,说欧盟一味跟着美国搞“战争策略”,早晚成美国的附庸,甚至预言不改革连下一个“七年预算”都撑不过。这话说到了点子上——欧盟这几年在俄乌问题上跳得太高,结果自己经济被拖垮,产能、市场、能源全线吃紧。欧尔班提的“圈层欧洲”,其实是对欧盟一体化的否定。他话音刚落,欧盟对内对外就都不招人待见了。
美国那边也没闲着,特朗普一出场就火药味十足。欧盟刚对谷歌开了29.5亿欧元罚单,他立刻威胁要启动“301调查”反击,在社交媒体上怒斥欧盟“抢美国企业的钱,耽误投资和就业”。这不是头一回了,谷歌、苹果这些美国巨头每年在欧盟都要挨罚,动辄几十亿欧元。特朗普摆明了要护着自家企业,连“301条款”这种贸易核武器都搬出来了。美国这套“你动我企业,我就动你市场”的单边主义,欧盟真未必扛得住。
再看欧盟的处境,纯属左右不是人。对中国,一边说要合作,一边跟着美国炒“中国威胁”,动不动拿价值观压人。结果中国动真格,农业利益直接受损。对美国,想在数字监管、科技反垄断上耍点“主权”,美国反手就加关税,贸易谈判说掀桌就掀桌。欧盟求美国降钢铁、铝关税,美国反倒要欧洲开放市场,还在国防、数字税等领域步步紧逼。就连刚签的美欧贸易协议,都传着“随时可能黄”。欧盟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,结果每次都是讨好一头、得罪一头,两头不落好。
钢铁危机就是个例子。德国蒂森克虏伯、法国阿赛洛米塔尔这些欧洲钢企,天天呼吁对进口钢铁征高关税保自己。原因很简单:中国钢铁物美价廉,美国又征高关税,欧洲钢企夹在中间最难熬。法国等11国甚至建议,超配额的钢铁征50%关税。欧盟委员会嘴上说要出措施,却迟迟没动静。美国加税欧盟跟着加,中国反对保护主义要协商,最后最疼的还是欧盟自己。
数字领域的仗打得更凶。欧盟高调推《数字服务法》《数字市场法》,号称要治美国科技巨头的“垄断”,苹果被罚5亿、Meta被罚2亿。美国国会放话要听证欧盟“数字歧视”,特朗普直接威胁:谁征数字税就给谁加新关税。法国又跳出来,呼吁欧盟反制美国科技巨头,甚至要对美国服务贸易征税。你来我往,数字经济成了新冷战前线。
欧盟搞的“反胁迫机制”,看着是能对付中美,其实就是自保。官网写着能对“经济胁迫”国家征税、限投资、封企业,想在大国夹缝里争口气。可真到用的时候,往往雷声大雨点小。面对美国关税,欧盟多半妥协;面对中国反制,又手足无措——既不敢脱钩,又不愿妥协。这些年欧盟总想在中美之间“左右逢源”,一会儿说要深化对华关系,一会儿喊着跟美国“同一战线”。结果呢?美国没给真金白银,中国也没给特殊照顾。
谁都不傻,没人愿当冤大头。中国反制精准直接,特朗普反击强硬高调,欧盟在两头下注的游戏里,最终落得两头堵。再看经济数据:2008年欧盟占全球产出25%,现在只剩17%,美国反倒涨到27%。欧尔班说得对,这就是欧洲缺领导力的结果。产业空心化、能源危机、增长乏力,欧盟还想靠输出价值观和贸易保护主义自保,未来只会更被动。钢铁、汽车、科技、农业,哪块都被中美前后夹击,所谓“战略自主”,不过是自我安慰。